close

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稅務功能運作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潭子公司設立會計服務推薦, 台中大里策略與商譽風險, 台中北屯財產節稅規劃

沈從文:談寫游記  寫游記象是件不太費力的事情,因為任何一個小學生,總有機會在作文本子上留下點成績。至于一個作家呢,只要他肯旅行,就自然有許多可寫的事事物物擱在眼前。情形盡管是這樣,好游記可不怎么多。編選高級語文教本的人,將更容易深一層體會到,古今游記雖浩如煙海,入選時實費斟酌。  古典文學游記,《水經注》已得多數人承認,文字清美。同樣一條河水,三五十字形容,就留給人一個深刻印象,真可說對山水有情。但是不明白南北朝時代文字風格的讀者,在欣賞上不免有隔離。《洛陽伽藍記》文筆比較富麗,景物人事相配合的敘述法,下筆極有分寸,特別引人入勝,好處也容易領會些。宋人作《洛陽名園記》,時代稍近,文體又平實易懂,記園林花木布置兼有對時人褒貶寓意,可算得一時佳作。敘邊遠外事如《大唐西域記》、《嶺外代答》和《高麗圖經》諸書,或直敘旅途見聞,或分門別類介紹地方物產、制度、風俗人情,文筆條理清楚,千年來讀者還可從書中學得許多有用知識。從這些各有千秋的作品中,我們還可得到一種重要啟示:好游記和好詩歌相似,有分量作品不一定要字數多,不分行寫依然是詩。作游記不僅是描寫山水靈秀清奇,也容許敘事抒情。讀者在習慣上對于游記體裁的要求不苛刻,已給作者用筆以極大方便和鼓勵。好游記不多另有原因。“文以載道”,在舊社會是句極有勢力的話,把古代一切作家的思想都籠罩住了。詩歌、戲劇、小說雖然從另一角度落筆,突破限制,得到了廣大群眾。然而大多數作者,還是樂于作衛道文章,容易發財高升。個人文集,也總是把廟堂之文放在最前面。游記文學歷來不列入文章正宗,只當成雜著小品看待,在舊文學史中位置并不怎么重要。近三十年很有些好游記,寫現代文學史的,也不過聊備一格,有的且根本不提。  寫游記必臨水登山,善于使用手中一支筆為山水傳神寫照,令讀者如身蒞其境,一心向往,終篇后還有回味余甘,進而得到一種啟發和教育,才算是成功作品。這里自然要具備一個條件,就是作者得好好把握住手中那支有色澤、富情感、善體物、會敘事的筆。他不僅僅應當如一個優秀山水畫家,還必需兼有一個高明人物畫家的長處,而且還要博學多通,對于藝術各部門都略有會心,譬如音樂和戲劇,讓主題人事在一定背景中發生、存在時,動靜之中似乎有些空白處,還可用一種恰如其分的樂聲填補空間。這個比方可能說得有點過了頭,近乎夸誕玄遠。不過理想文學佳作,不問是游記還是短篇小說,實在都應當給讀者這么一種有聲有色鮮明活潑的印象。如何培養這支筆,是一個得商討待解決的問題。  近三十年來,報刊雜志中很有些特寫式游記,寫國內新人、新事、新景物,文字素樸,內容扎實,充滿一種新的泥土生活氣息,卻比某些性質相同的短篇小說少局限性,比某些分析探討的論文具說服力。有的作者并非職業作家,因此不必受文學作品嚴格的要求影響,表現上得到較大的自由。又有些還剛離開大學不久,最多習作機會還不過是學生時代寫寫情書或家信,就從這個底子上進行寫作,由于面對的生活豐富,問題新鮮,作品給讀者印象卻自然而親切。我也歡喜另外一種專家學者寫成的游記,雖引古證今,可不落俗套,見解既好,文筆又明白暢達,當成史地輔助讀物,對讀者有實益。好游記種類還多,上二例成就比較顯著。另外還有兩種游記,比較普通常見:一為報刊上經常可讀到的某某出國海外游記,特殊性的也對讀者起教育作用,一般性的或系根據導游冊子復述,又或雖然目擊身經,文字條件較差,只知直接敘事,不善寫景寫人,缺少文學氣氛,自然難給讀者深刻印象。另一種是國內游記,作者始終還不脫離寫卷子的基本情緒,不拘到什么名勝古跡地方去,凡見到的事物,都無所選擇,一一記下。正和你我某一時在北海大石橋邊、頤和園排云殿前照相差不多,雖背景壯麗,天氣又十分溫和,人也穿著得整齊體面,還讓那位照相師熱情十分的反復指點,直到裝成微笑態,得到照相師點頭認可,才“巴達”一下,大功告成。可是相片洗出看看,照例主題背景總是呆呆的,彼此相差不多,近于個人紀念性記錄,缺少藝術所要求的新鮮。  本人即或以為逼真,他人看來實在不易感動。這種相成天有人在照,同樣游記也隨時有人在寫,雖和藝術要求有點距離,卻依舊有廣大讀者。由于在全國范圍內舟車行旅中,經常有大量群眾,都需要閱讀報刊,這種游記有一定群眾基矗還有一種不成功的游記,作者思想感情被理論上幾個名辭縛得緊緊的,一動筆老不忘記教育他人;文思既拙滯,卻只顧抄引格言名句,盼望人從字里行間發現他的哲理深思,形成一種自我陶醉。其實嚴肅有余,枯燥無味,既少說服力,也少感染力,寫論文已不大濟事,作游記自然更難望成功。  寫游記除“阿麗思”女士的幻想旅行作品不計,此外總得有點生活基矗不過盡管有豐富新鮮生活經驗,如沒有運用文字的表現力,又缺少對外物的銳敏感覺,還是不成功。不拘寫什么自然總是無生氣,少新意,缺少光彩。他的毛病正如一個不高明的作曲家,僅(www.lz13.cn)記住些和聲原理,五線譜的應用卻不熟悉,一切樂器上手也彈不出好聲音。即或和千年前唐玄宗一樣,居然有機會夢游天宮,得見瓊樓玉宇間那群紫綃仙子,在翠碧明藍天空背景中清歌曼舞,樂曲舞藝都佳妙無比,并且人醒回來時,印象還十分清楚明白,可是想和唐玄宗一樣,憑回憶寫個《紫云回》舞曲,卻辦不到作不好。原因是手中沒有得用工具。補救方法在改善學習,先作個好讀者。其次是把文字當成工具好好掌握到手中,必需用長時期“寫作實踐”來證實“理論概括”,絕不宜用后者代替前者,以為省事。寫游記看來十分簡單,搞文學就絕不能貪圖省事。  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日   沈從文作品_沈從文散文集 沈從文:云南看云 沈從文:友情分頁:123

亦舒:聽教  出來做事的人,肯定全部剛愎自用,不然怎么到得了今天,反正咬緊牙關,盈虧自負,也就與人無尤。  自問還算愿意接受意見,不過假使一個統共沒有寫過小說的行家硬是要對拙作發表許多見解,也只能唯唯諾諾,虛偽敷衍,一味推說天份有限,請多包涵。  不然還怎么辦呢,他根本不知其中苦樂,多講無益。  可是一旦碰上前輩高人,或是同道中人,立刻換一副嘴臉,變得不知幾謙遜有禮,虛心受教,希望從中得益。  勢利,那是一定的(www.lz13.cn),金庸來改我們的稿子?求之不得,打心底笑出來,當執到寶,陳大文說我們寫得不好?立刻冷笑一聲:你也有筆與紙,你來大顯神通好了,先寫好自己的專欄再來教別人好不好?  雙耳不是不聽教訓,而是聽不了那許多,不得不揀來聽,我若連游戲的名稱都不知道,我就不會四處散播愚見。  這種時候,往往發覺讀者的意見較為中肯,讀者至少讀完一本書才表示滿意與否,不會一句我不喜歡你的名字便立刻宏論滔滔。  往往叫他們自己來。   亦舒作品_亦舒散文集 亦舒:生活的情趣 亦舒:后窗分頁:123

張承志:日本留言  一  日本是一個古怪的國度:數不清的人向它學習過,但是后來都選擇與它對立的原則;數不清的人憧憬著投奔過它,但是最終都厭惡地離開了它。它象一個優美的女人又象一個吸血的女鬼;許多人在深愛之后,或者被它扯入滅頂的泥潭深淵,或者畢生以揭露它為己任。  為什么呢?  我不知道其中太深的東西。  百年以來兩度侵略戰爭過后,盡管那么多的親日派還活著,盡管一代代地在青年中被培養出了那么多的媚日派,作為中國的基本輿論和心態的一個外觀,就是人們對日本的普遍反感。今天,簡單的說,我欣賞中國人對日本的這種反感,哪怕是嘴上的不服氣。  這不科學,也不認真,但是多少有著一點正義。  是否應該認真一些地歸納一次呢?我覺得應該也有必要。如果對于一個國家的認識只是昔日的仇恨,如果對于一個擴張的殖民主義傳統只是反感而已,那么膚淺的反感是可以只隔一夜就變味的。從偏激地排外,到媚骨酥軟變節賣國,其間只隔著一層紙。從挨人欺負而膨脹起來的狹隘民族主義,到對內大漢奸主義對外大國沙文主義,也只有一步之遙。在批評人家的時候,特別是當這不是牢騷和取笑攻訐,人家也不是鳩山而是一個民族的時候,我們中國人應該學會嚴謹。  但是放棄批評更危險。半個世紀后的事實證明,蔣介石宣布放棄對日本的戰爭賠款時的名言,即所謂“以德報怨”,是錯誤的。在今天,日本的媒介幾乎言及中國必懷譏諷,日本的許多人提起中國語必不恭。不是為了自尊,而是為了正義,可能有幾件事值得一提。  二  我也相當長期地在日本滯留。所以用滯留一詞,是因為日本希望外國人只用這個詞來表示他們的居日。根深蒂固的對島國之外一切的恐懼,使日本的及其善良的國民總是小心翼翼地盼望外人最好快點離開。于是代表他們國家的警察和入國管理局就露出了猙獰的臉。據我個人的但是真切的感受,日本最可憎的兩大物,一個是gokiboli即一種大臭蟲;另一個是簡稱“入管”的入國管理局人員。  島國的閉塞性,是一個老得起繭的話題。據我看,他們一點也不閉塞;倒是文化小國的恐懼心理,釀制了日本的排外氣氛。這首先對他們自己是可悲的:因為有著大量真誠的日本人渴望和世界交流,為了洗刷他們歷史的家族史上的侵略者的淋淋血滴,他們做了不知多少努力。  關于日本紅軍的經緯,要費些筆墨講清。  我總覺得,作為中國人,不知道日本紅軍的故事,是可恥的。  日本紅軍的原稱是日本聯合赤軍。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的話,日本赤軍是在60年代波瀾壯闊的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群眾運動失敗以后,包括其中的“日本紅衛兵”學生運動失敗之后;不承認這種失敗現實的一部分日本青年拿起了槍。他們的綱領和目的,非常清楚地講明是:建立世界革命的根據地,實現革命的武裝斗爭,打破對中國的反動包圍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一切革命的和正義的斗爭。  他們多次阻截過日本首相的飛機,企圖制造反對日美勾結包圍中國的輿論。他們劫持大型客機甚至占領大使館,借此成功地救出了被捕的同志。他們搶劫槍店和警察,其實至終也沒有什么武器——淺間山莊槍擊戰,主要是用獵槍打的。他們逃到中東,在那里直到今天還在為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而戰(這是一個對巴勒斯坦問題的非常深刻的注解)。他們使用土造的定時炸彈,襲擊美國基地和美國大使館。他們計劃和實施過各種各樣的對駐日美軍的拼死襲擊,包括用火焰瓶燒美軍飛機和機庫。  被當代西方國家體制稱為恐怖主義的日本紅軍的行動,其實是偉大的60年代開端的左翼運動的一部分。在越南戰爭發展到美軍把戰火延燒到老撾時,他們決心擴大包括搶劫銀行在內的武裝斗爭。而同時的日本,著名的三里反對機場建設斗爭已經如火如荼,農民,學生和左翼活動家們組成了28000余人的隊伍,建筑堡壘,遍挖戰壕,把身體捆縛在木柱上,與兩萬多警察決戰。在沖繩,由于美軍占領軍的軍車交通事故(美軍車軋死一名孕婦,但被美軍事法庭判決無罪),沖繩人憤怒了。在以前的侵略戰爭中,20萬沖繩人死于戰火,包括日本軍的屠殺。沖繩是日本領內的一個特殊的反體制的島。在意義重大的激烈的民眾蜂起中,73輛美軍軍車被憤怒的群眾燒毀。1971年,美日沖繩條約簽字;一次就有92000日本人投入游行,其中837人被捕。再舉一例:東京左翼學生抗議集會中被警察襲擊,被捕數驚人地達到了1886人。日本紅軍派是這種正義的人民運動的產兒,在風起云涌的正義左翼運動中,日本赤軍的青年進行了43件炸彈攻擊。事實上是使用過炸彈312個,爆炸成功的僅44枚。  ——無疑,我們中國今日的風流一代看了上述句子,一定會捧腹大笑或忍俊不禁。而我,當我讀著他們至今仍嚴肅地記錄下的這些句子,和他們為實現這些幼稚的思想而作出的賭命行為時卻幾次忍不住要落淚。  有一個突然喚起記憶的體驗。  一個名叫坂口宏的年青人最近出版了他的珍貴回憶錄。他是死刑囚。1971年,他和他的戰友在淺間山莊拘質籠城,與警察進行了震驚日本的槍擊戰。他在淺間山莊陷落時被捕。回憶錄中他平靜地回顧了赤軍的歷史。我邊讀邊琢磨他的我很少見過的,平靜恬淡的筆調。他們走過了復雜的路,我也讀得心情復雜。但是,當回憶講到國際形勢,講到他們不惜用一條命奪一只路口警察的手槍,不管狹隘的日本地理在山岳地帶設置營地,決心采取了最激烈的武裝斗爭方針——從此也在事實上加快了毀滅的步伐時,我讀到了下面一段:  1971年1月30日,美國在嚴厲的新聞管制下,使西貢軍侵入老撾境內;從而使戰爭擴大于整個印度支那全域。在激烈的戰爭發展之中,中國的周恩來總理一行到達河內,他使用了最大限度的表達——如果美國繼續采取更大的侵略行動的話,中國將“不惜作出民族的最大的犧牲”——宣布了對北越和老撾解放勢力的支持。  我記得這一小段往事。甚至連“新聞簡報”上的周總理的英俊大度的風貌都記得。讀時,我突然一陣鼻子發酸,不知為什么。  它記載了一個昨天的我們的中國。  那時的我們和中國也許充滿悲劇和充滿錯誤,但是,就象周總理和毛主席象征的一樣,我們是那么的正義,6勇敢和富于感染的精神力量。當時有不少紅衛兵越境去越南,投入了抗美援越的戰爭。當時的北京人,應該都去天安門參加過示威游行。是我們,是中國革命有力地影響了他們。  可是必須說,又是他們勇敢地支援了我們。日本赤軍派審判結束后,出版的幾本回憶錄里,比比皆是他們昔日要“打破反華包圍圈”的初衷。  關于他們的行動,早就應該有人厚厚地寫過幾本書。可是在我們的接受日語教育的大軍里,沒有誰有這么一份正義和血性。那么我來干,盡管我只有寫如此短短一篇的精力。盡管,我仍懷有一點奢想:我盼望我的文章換來專業的詳盡介紹,改變我們對正義的可恥沉默。  三  不久前聽到一句新聞:曠日持久的日本教科書訴訟以原告敗訴結束了。我馬上想起了一盆翠綠的萬年青。  那盆萬年青,是我贈送給一個日本老人的。在外國,我專程拜訪一個人,而且見到后表示并無他意,僅僅想向他表示尊敬然后就告辭的經歷——唯此一次。  那老人驚人的瘦弱。在一米五左右的瘦小骨架中,隔著衣服覺不出他身上還有肉。我不詳地想,他不會再活多久了。但我還在沉默之間是他先開了口。他說,據診斷他身上一共患有七種病,他呵呵笑著。  我不愿再看他那真正是骨瘦如柴的形容,只管把剛剛從花店里買來的萬年青送過去,講解了一些中國人對這種盆栽的常青植物的吉利說法。喝過一杯茶后我告辭了。我想,除了我大概沒有誰這樣做,但我一定要這樣做。  著名的日本教科書訴訟案,是以家永三郎老人一個人為原告,以日本政府為被告進行的。這件事又是很難簡單講清——原諒我又要攻擊我們親愛的知識分子,我真不知道為什么凡是對祖國干系重大的事,他們就一定不介紹。即使低能也不是能解脫的解釋,因為有些事作起來很簡單:只須翻譯些不難的資料(不是他們不懂的文學語言),也不犯忌。  又是只能用幾句話歸納全案。  事情是這樣的:日本政府審定中學教科書時,把對中國等國的侵略一詞,改為一個漢字寫作“進出”的詞。這個詞很曖昧,只能譯為“進入,擴展,挺進”之類的意思。當然,修正不止如此一處而已,從用語到史實,日本政府的文部省(教育部)竭盡了掩蓋,否認,粉飾戰爭罪行的全部吃奶之力——然后一屆屆地教他們有點傻的學生。  東京教育大學家永三郎教授出于正義,勇敢地向日本政府文部省提出起訴,這就是長久以來,久久地震撼著日本的教科書訴訟案。此外,日本取消了原東京教育大學的建制并建立了一所唯一由日本文部省直接領導的大學——筑波大學,家永三郎取道清潔,也毅然辭去了大學教授之職。  訴訟案漫長地持續著。誰都知道,一人對政府的案子會有什么結果。篤信民主主義的人也許對家永三郎勝訴報有過希望,然而我想,日本不會出現這種結果,那里是一個透明的尼龍監獄。  日本,也許它的憧憬永遠只是脫離亞洲充當西方一員。也許,它的導師,永遠只有使侵略和殖民主義成為了世界秩序的英吉利。  它的邏輯是,怎么美國和澳大利亞不罵英國侵略呢?如果當年“進出”到印度的是日本;如果當年“進出”了香港,如今世界還不是老老實實地接受現實?挨了原子彈還不讓說“進出”,本來已經早早就“進”了日本的韓國不但又出去了,而且還禁止日語的文化運動!君不見大鬧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已經在講“日本對台灣的五十年殖民統治是重要的”,而且中國留學生的報紙也在這么宣傳!  這才是他們心底的話。  世上確實有一種誰都知道,但誰都不講出來的東西。它使世界成了如此景象。日本教科書訴訟案反映的就是這樣的本質。家永三朗以一人之身向國家的宣戰,偉大之處不在他的勇氣而在他堅持的正義。  于是我選定了那盆萬年青。這樁案子耗日持久,官司打了約30年。家永訴訟案中牽連了廣泛的哲學,歷史,法律和思想領域的命題,可惜的是中國民眾并沒有聽過幾句介紹。  真正驚人的,我覺得還不是家永三朗的勇氣學識;而是日本政府的寸土不讓的頑強態度。侵略已是天下皆知,已是常識,但日本政府卻堅決要把它從課本上改掉。事實上就是被改掉了,今天日本中學生在學校學著的歷史是:他們的前輩曾經“發展”到中國和半個亞洲。此事八十年代初曾釀成以韓國為首,席卷了香港,新加坡,台灣,中國大陸的聲討日本的風暴。  風暴過去了,時代也過去了。  兩三年前聽說,教科書訴訟案以家永三朗敗訴結案了;后來又聽說訴訟還在繼續,不知究竟發展到了怎樣的地步。我們的電視台和日本的電視台一樣,對此事一字不提。最后在電視上聽過家永三朗的簡單表示,他說要徹底地爭到底。訴訟案已是千絲萬緒難以概述。世間已經差不多忘記了它,即使家永三朗還在呼吁但是人們已經聽不見。一片無聲,這個紛爭之角已告沉寂。  我從這無聲中深深感到了一種無義。時代和人對義舉的冷漠,比什么殘酷的判決都可怕。我有時偶爾想起那年我送的那盆萬年青。事隔久遠了,無論那盆植物還在不在,今天我覺得萬幸,覺得自己那一天做得正確。  那盆萬年青非常結實,葉片鮮綠肥嫩,枝干又粗又硬,陽光浴滿的時候,它抖爍著耀眼的綠色光芒,充滿生命質感。  它縱使渺小,但也是一份小小的意義。——在那種不說出口的陰暗心理中,他們在等著家永三朗的死。拖了30年,老人已是八旬。誰都想到了這一點,但是誰都不說。老人無疑也會常常想到這一點,也許,他有時也被陰影籠罩。那一天,當我送去了一盆植物時,當他聽說有一個中國年輕人只是要向他表示——中國并非沒有人理睬他的訴訟,當他發現那個中國人放下那盆植物就一去不返時,他會感到陰暗多少被平衡了一點么?  在新殖民主義正在逼近世界時,給殖民者陣營里的反體制派以正義,就是對新殖民主義的抵抗。世間正呱噪著合資合文,友情生財。但是,宿命的是,我們和他們之間,今天的關系形式,很可能只是戰斗。  重要的是,不管世道怎樣得勝,正義仍會象常青的生命一樣,不斷生長,不會決斷。哪怕徹底地孤立,哪怕只有一個人。  四  浪跡天下,人會走過許多有緣分和沒有緣分的地方。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與日本有什么緣分,特別是當它作為國家正處于一個歧視中國,并且惡意地盤算中國的時代的時候。但是對人和民族不能簡單臧否,有時一群人或一個人就能平衡一個民族的形象。  我不是什么日本研究者,我對日本的興趣遠遠沒有對波斯和巴格達繁榮的西亞,對哈薩克的天山,對未知的安第斯山脈,對我的黃土高原那么息息相關和感情深重。但是由于沒有人寫,那么我必須最低限地寫一些有關日本紅軍,關于教科書訴訟,關于高橋和的文學,關于沖繩的歷史。  而關于日本赤軍的介紹不僅如此而已。他們也有復雜的一面,但唯他們是中國的以命相托的支持者和摯友。對這樣的摯友的失義,會萬劫不復地失去支持。  世間有一個關于日本的傳說,基本是誤解。  因為不僅要概括日本的味兒,講清楚各種對我們很重要的,其他民族的傳統和血統,情調和氣質,更必須講清楚惡和美。  據我看,只有他們的行為,才稱得上代表了真正的日本味兒。那種孤膽的,無望的,瘋狂的戰斗,潛藏著一種使人回味不已的唯美精神。  他們的斗爭只可能失敗。只有在精神上,他們的一切才具有意義。一本本地讀著,我體味到,在他們的軌跡中,與其說貫穿著爭取勝利的努力,不如說充滿著對于極限和純潔的追求本能。  借這篇想了很久的文章,(www.lz13.cn)我總算多少還了心中的一個夙愿,或者說,減輕了一點負罪的痛苦。從一開始讀到赤軍的資料以來,這種負罪的感覺折磨了我很久。同時,我也大致地寫清了我理解的日本。我想,我學習了它的優秀,也做到了對它的對立。我開始了對它必須的宣戰,更深深地感知了它的美。  寫到這最后一筆,我覺得異樣的輕松和舒暢。 張承志作品_張承志散文集選 張承志:晚潮 張承志:袍子經分頁:123

ACC711CEV55CE


員工勞、健保怎麼算?
台中勞動法 台中北區稅務爭議解決及訴訟 進口單據範本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優惠大滿貫 的頭像
    優惠大滿貫

    優惠大滿貫

    優惠大滿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